[广州]陈家祠——故居的忆记【转】
[ 2007-5-30 23:58:00 | By: 淡雅清菊 ]
 

    天黑下来的时候,我很喜欢听林子祥的CD,每每播放《旧居中的钢琴》,心里,总会滋生一种说不出的情愫。很怀念,那一种已经逝去,但是却烙印在记忆的片断。  

 

    又是毛毛雨的日子,踩着思念,我遥望。穿过陈家祠绿化广场,堆石,叠水,花坛,草坪,站于那一面唏嘘的墙前,我仿佛嗅到来自上世纪的空气,氤氲古老。

 

* 筑泥城 

公元前196年,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南下劝服南越王赵佗归汉。但赵佗拒不出城迎接,陆贾则在广州城西增涉河边的登陆处(今西场)修筑土城为驻地耐心等待。

 

* 和集百越 

赵佗终被陆贾的诚意打动,答应会晤,但态度仍然傲慢,陆贾则继续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

 

* 统一归汉 

最后,赵佗也终于被感动,接受了汉高祖刘邦赐给南越王的印绶,归附汉朝,南越的百姓同乐。

 

    陈家祠堂,又称陈氏书院,始建于光绪十六年,面积达13200平方米,是广东地区著名的宗祠建筑。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。

 

    原来,在陈家祠,不一样的角度,看到的竟然是同样的美。

 

    广州的家居是一副副引人入胜的风情画。这条长廊,把往昔的真实展现你眼前。

 

* 姑婆房 

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些妇女为反对家庭包办婚姻,通过“梳起”仪式,立志终身不嫁。民间称这些妇女为自梳女,又称为“姑婆”。

 

 

* 罗汉床 

出现于明代的一种三面设围子的床。起初因是僧人常用而得名,故又成弥勒榻。清代中后期,罗汉床便成为南方比较流行的家具。旧广州的富有人家都置有罗汉床,用作主人休憩,或与密友倾谈、抽烟、品茶之所。

 

* 寝室闲居 

寝室是夫妻休息之所。按照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俗,媳妇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品一般都放于寝室中,陪嫁品的多少,决定了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低。嫁妆一般包括有首饰箱、衣柜、洗面柜、梳妆台、樟木栊等必需品。并且,房中所有的镜子都不能对着大床,此乃风俗习惯。

 

* 偏厅款客 

摆放着长桥台,上摆设有座屏、神像、油灯等饰品,使整个偏厅显得高贵雅致。而另一侧的拗栏椅和公座椅又令感到随意和舒适。

 

* 临轩批卷 

书房内,燃一炉檀香,文房四宝俱全,临轩批卷,把玩珍藏,妙不可言。

 

* 套色玻璃 


广州套色玻璃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,独具地方特色的实用工艺品。它始于清末,采用国外进口材料和加工方法制成。以中国传统题材为内容再现于玻璃上,主要用于建筑装饰。二十世纪初,桃色玻璃刻画盛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,四十年代后期因战乱而匿迹,至六十年代,曾一度对此工艺进行发掘,并恢复生产,终因材料缺乏而日渐减少。

 

绣花,鸳鸯,都是老广州熟悉的吉祥物,透过蓝色的薄片,很怀念。

 

* 聚贤堂

 

 

陈家祠望柱头的雕饰别具一格。除了台阶两旁传统经典的狮子形状石雕之外,其他的望柱头则是一盘盘的菠萝、杨桃、桔子、仙桃、佛手和香蕉等,既富有南国风情,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岭南佳果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。

 

 

    铁铸,是陈家祠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。这些铁铸栏板色调凝重,寓意深刻,在广东古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。

 

 

    走在窄长的走廊中,偶尔吹起和风,充满了琼谣式的浪漫——“庭院深深深几许?”

 

    站在院子的中央,我仰望上空,贪婪地吸入仿佛来自往昔的氧气。看着屋顶,我感觉那便是人间于天堂的的连接处。

 

 

    撑着色彩斑斓的油纸伞,记忆如潮水,翻腾着向我袭来,逃不掉。深居里,我领悟到了珍惜的意义。

 

 
 
发表评论:
 

时 光 流 逝


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清 言 淡 语
点 滴 萦 绕
清 语 留 赠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缘 系 一 线


 
天涯博客天涯博客
天涯博客欢迎您!